成语倒屣相迎的意思是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客人,后遂用“倒屣相迎”形容热情欢迎宾客和对宾客的重视。那么,倒屣相迎的主人公是谁呢?倒屣相迎有什么历史典故?
倒屣相迎的主人公是谁呢?
成语倒屣相迎的主人公是蔡邕。
蔡邕,字伯喈。陈留郡圉(yǔ )(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)人。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。因官至左中郎将,后人称他为“蔡中郎”蔡邕精通音律,才华横溢,师事著名学者胡广。
蔡邕除通经史,善辞赋等文学外,书法精于篆、隶。尤以隶书造诣最深,名望最高,有“蔡邕书骨气洞达,爽爽有神力”的评价。创“飞白”书体,对后世影响甚大。唐张怀瓘《书断》评蔡邕飞白书“妙有绝伦,动合神功”。
倒屣相迎的典故
在东汉时期,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,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。刘协赐曹操节钺,标志着了曹操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的时代开始了。随后曹操胁迫刘协迁都到许,改称许都。史称这次迁都为西迁。
汉献帝西迁后,王粲也迁到长安,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,认为他不同常人。
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,蔡邕是东汉时的大文学家、书法家,不仅如此,蔡邕在朝廷位尊权重,还非常好客,经常车马满巷,宾客满座。
有一天,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,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。王粲进来,年龄很小,身材又矮,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。蔡邕说:“这是王公的孙子,有非凡的才学,我比不上他,我家里的书籍文章,全部都要送给他。”
倒屣相迎也就一词闻名。